最新研究:貓比狗更依戀主人,與人類嬰兒更相近

時下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寵物。對於上班族來說,寵物的陪伴讓人減少了許多獨處的孤獨感。挑選寵物時,貓和狗是大部分人的首要選擇。很多人認為狗是忠誠的,需要主人陪伴的;而貓是高冷的,自己也可以玩得自在開心。但一項最新的研究,可能要讓人們改變一下印象中的「刻板偏見」——貓與狗一樣,和主人有著深厚的依賴關係。

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(Oregon State University)人與動物互動實驗室的動物學家 Kristyn Vitale 和她的同事們著手去了解家養貓科動物和它們主人之間的關係,這是一個直到現在仍被忽視的研究領域。Kristyn 表示,人們對狗與人之間的依戀關係進行過多項研究,但對貓與人之間的依戀關係則研究甚少。

研究人員在《當代生物學》(Current Biology)上發表了這項研究。其結論認為,貓和狗一樣,在與人類的關係上表現出很好的社會靈活性。同時,大多數貓咪都習慣安全地依附於它們的主人,並把它們的主人作為一個新環境中的安全來源。

所以,廣大的「鏟屎官」們不必再自怨自艾,不管你的小貓看向你的眼神有多麼不屑,它心中還是愛你的。

當然,對於長期和貓生活在一起的人來說,這個發現或許並不會讓他們感到驚訝。但該研究至少表明了兩件重要的事情——首先,我們似乎在概念上低估了貓與人類之間的親密關係。此外,它還表明,狗在與人類建立安全的社會關係方面並沒有形成壟斷。

(來源:Pixabay)

貓咪依戀「鏟屎官」

依戀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是從 20 世紀 50 年代發展起來的,其認為,人們在生命早期形成的依戀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:安全型依戀;以及三種缺乏安全感的類型,包括焦慮型依戀、迴避型依戀和矛盾型依戀。

安全型依戀的人會因為「看守者或監護人」的存在而感到安慰;焦慮型的人通常會有粘人並且過度依賴的傾向;迴避型的人似乎是表現最為冷淡的;而矛盾型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各種糾結矛盾的行為,主動尋求關注,然後又抗拒關注。

安全型依戀已經在嬰幼兒領域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,許多相關研究都被認為這種依戀關係對於嬰兒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。它是給嬰兒提供舒適、安全和自信等心態的來源,讓他們敢於到廣闊的世界中去冒險。

而之前對狗的測試,表明在一個安全依戀關係中,當一條狗處於陌生環境時,它只有在與主人相聚后,才會放鬆下來,進而繼續探索新環境。另一方面,不安全的依戀關係則會讓狗持續性地表現出壓力行為,要麼過度依賴人類,要麼儘可能地迴避人類。

為了探索小貓和成年貓與它們的主人之間的關係,Kristyn Vitale 和她的同事對 79 只小貓和 38 只成年貓進行了這兩種依戀類型的測試。

 

圖 | 房間測試時的照片(來源:Kristyn Vitale,Oregon State University)

首先,他們將測試的貓和它們的主人同時放在一個房間里,它們的主人坐在一個有標記的圓圈裡,如果貓走進這個圓圈,主人就可以和它互動。持續兩分鐘后,主人離開房間,留下貓自己獨處。再過兩分鐘,主人返回到房間里,重新坐到那個圓圈中。

整個測試過程都被拍攝下來,隨後科學家們分析這段視頻,將貓咪的依戀類型進行分類。

成年家貓只參與了一次測試,但小貓們接受了兩次測試——第一次;以及在兩個月後,39 只小貓都接受過為期 6 周的訓練和社交課程,又進行的一次測試。另外的 31 只小貓則作為實驗的對照組。

通過觀察,Kristyn Vitale 團隊發現貓與嬰兒、狗一樣,有著不同的依戀類型——安全依戀、不安全的矛盾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。也就是說,當貓與主人重新相聚時,安全型依戀的貓會向主人打招呼,然後回到放鬆的探索中(安全的基礎效應),而不安全型依戀的貓則會表現出過度粘人或者迴避它們的主人。

在這群小貓中,有 9 只始終無法進行歸類,應該都是貓中特立獨行的「人物」了。但是對於另外的 70 只,有 64.3% 的小貓被歸類為安全型依戀,剩下 35.7% 的小貓被歸類為不安全型依戀。而且,是否受過訓練與安全型依戀沒有任何關係。一旦其中一種依戀類型被建立起來,它似乎就會一直保持下去。

對於成年貓來說,結果也十分相近——有 65.8% 的成年貓表現出安全型依戀關係,另 34.2% 的成年貓表現出不安全型依戀關係。

貓的社會認知能力被低估

更為有趣的是,小貓和成年貓的這些比例(64.3%和65.8%)與人類嬰兒的 65% 安全型依戀關係比例非常接近。與狗進行對比,貓的安全依戀比例略高於 2018 年發表的一項針對 59 只寵物狗的測試——這些狗中有 61% 是安全型依戀的,39% 是不安全型依戀的。

這種和人類嬰兒相近的安全型依戀關係比例,不管在成年貓還是小貓身上都得到了驗證,而且在小貓成長過程中接受了社會化干預之後,其結果仍然存在。這表明,這種安全型依戀關係在成年後是穩定存在的。

 

Kristyn Vitale 對貓的依戀行為並不感到意外,因為依戀行為一直被認為與生物學有關。

「這意味著一些行為有助於提高依賴個體生存的可能性,」她說。「在人類社會中,依戀行為,比如哭泣會得到一些安慰,或者待在他們的看護人附近,以免受到傷害等。而對於寵物貓來說,它們生活在一種依賴的狀態中,主人為它們提供所有的食物和照顧。所以看到它們對人類主人有依戀行為並不奇怪。」

但讓 Kristyn Vitale 感到驚訝的事情是,這種依戀關係的比例與嬰幼兒的依戀關係是如此相似,這證實了研究人員此前的猜測,即貓的社會認知能力到目前為止一直被人們所低估。

她表示:「儘管人們對貓的社交行為有許多『刻板印象』,比如它們都很冷漠或者不依賴主人。但這項研究表明,大多數貓都是很安全地依附於自己主人的,並且在有外界壓力時,把主人當作自己安全的來源。」

儘管如此,仍有許多心理學家在爭論諸如「安全依戀關係」這樣的測試究竟意味著什麼,但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,它們有助於顯示出個體之間的關係。目前,大多數類似的測試都是在人類身上進行的,尚不清楚不同的人際關係類型會如何影響人們的後半生。

對於未來計劃,Kristyn Vitale 表示她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對貓的行為和動物福利產生影響。下一步,她們計劃對數千隻貓進行跟蹤調查,深入探究社會化和培育機會是否會影響依戀的安全類型。